第(1/3)页 “需要组建一个多大规模的团队?初期需要投入多少资源?对于这些具体执行层面的问题,你有过初步的估算吗?” 陆阳提出这个问题,意在考察林渊的另一项关键素质。 作为未来手机操作系统研发部门的负责人,不仅要有战略上的高度,还要有将战略分解为可执行步骤的项目管理能力和现实感。 他招募的是负责一个核心部门的领军人物,而不仅仅是一位首席科学家。 这个人必须对“实现梦想”所需要的代价有清醒的认知,并能承担起将技术愿景转化为商业产品的全部责任。 如果只有天马行空的想象,却缺乏落地执行的规划能力,那么再好的想法也终将是空中楼阁。 这场面试,进入了更深入、也更关键的环节。 林渊听到陆阳提出的关于时间和资源的问题,并没有立刻回答,而是略微沉吟片刻,随后反问道: “陆总,我想确认一个关键前提,您是否计划进军手机硬件行业,生产自有品牌的手机?” 陆阳听到这个切中要害的问题,眼中闪过一丝赞许,他点了点头,坦诚相告: “没错,我们确实有这个战略规划。事实上,今天下午,我们还安排了一位资深的硬件专家前来面试,就是为了筹备自主手机业务。”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,林渊的脸上露出了了然的神情,他接着之前的问题,条理清晰地分析道: “陆总,这样一来,事情就清晰多了。开发一款操作系统,除了核心功能的研发,与硬件底层的适配和优化 占据了极大的工作量。” “如果我们只需要专注于适配我们自己设计的手机硬件,那么工作量将大大减少,因为我们可以实现芯片、传感器、显示屏等关键元器件的标准化和深度定制,从源头上解决兼容性问题。” 他话锋一转,语气依然谨慎而务实: “不过,即便如此,开发一款成熟可用的手机操作系统,依然是一项浩大的工程,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人力投入。” “如果公司能够提供充足的人员和资源保障,我初步预估,大概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,可以完成核心系统的开发以及与首批自有手机的深度适配工作。” “完成适配后,系统便可以搭载在手机上进行测试并准备上市。” 第(1/3)页